找到相关内容172篇,用时20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《坛经》心理学思想研究

    …何名无念,无念法者,见一切法,不著一切法,启蒙一切处,不著一切外,常净自性,使门走出,于尘中不离不染,来去自由,即是般若三昧,自在解脱,名无念行。……悟无念法者,万法尽通;悟无念法者,...世人自色身是城”,又说“身即是城门”,人的身体既是城又是城的门之一,这是什么话!在这段话里,慧能区分了“性”和各种感觉以及和意识的区别,把性比作城中之王。慧能的真实用意是强调“性”的重要性,“本元...

    陈金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748851.html
  • 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

    与“执”紧密联系,即执着,紧紧找住某种东西而不放,认假为真。由于贪爱而伴随它的便是瞋、痴、慢、疑、见,合称为“”(痴为恶父,爱为恶母),造就恶业这六大烦恼就是由“痴”为根本而生起。   (三)生命...究竟这个心是怎样去造三界六道、种种世间呢?佛说:由心起业,由业感果,落入了业力因果律所编定的自然程序,由此而有五蕴、业果、三界六道。我们人类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(识),虽为造业之本,但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154706.html
  • 禅宗作为超功利性的审美人生哲学

    ldquo;见一切法,不著一切法,遍一切处,不著一切处,常净自性,使门走出,于尘中不离不染,来去自由,即是般若三昧,自在解脱,名无念行。”惠能认为,佛的境界就是居尘不染尘,居世间而不...心灵。李文会云:“佛者,梵音,唐言觉也。内觉无诸妄念,外觉不染尘。”佛就是自觉后所获得的心灵自由。川禅师亦云:“佛,无面目说是非汉。颂曰:小名悉达,长号释迦。度人...

    黄总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257903.html
  • 楚山禅诗一首解读

    开悟后的境界,“自性”指的是缘起诸法自性本空,为因缘和合的虚幻之物,所以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心本体,只有它才有自性,能在性空的假有(尘)间来去自如而不为其所染这就是所谓“体自如”:  自性心地,以智慧观照,内外明澈,识自本心,若识本心,既是解脱,既得解脱,即是般若三昧,悟般若三昧,既是无念。何名无念?无念法者,见一切法,不著一切法,遍一切处,不著一切处,常净自性,使门走出,于尘中不离不染,...

    王红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5558893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讲纲(1)

    ,即长养心、心所之法。此十二处摄尽一切法。内外各成十二处。内处又名六根、情。外处又名境、尘、。 3、十八界 界,含有要素、基础、种族、领域、分界诸义。俱舍论卷一:法种族义是界义&...。降生于公元前624年(但如依众圣点记,推算佛出生于西元前566年),16岁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,29岁出家,苦行年,35岁成道,说法45年,度人无数,公元前544年入灭,世寿80岁。 比丘當知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776943.html
  • 学者破解唐僧身世 称其兼秉唐太宗之貌魏征之魂

    它是西方的一种酷刑——结脑箍,第97回曾提到。   那么,悟空是不是从此就顺服了呢?是不是随着“无踪”就真的六根清净了呢?还没有。在力不从心之时,这个“心猿”又将自己的双腿分身变出了一匹“意马”...对于当初玄奘等僧人的取经行为需要重新评价。   于是小说就将玄奘虚拟成了自幼没有父母的江流,作者与唐朝傅奕的立场一致,认为“西域之法,无君臣父子”(第11回)。同时作者还像傅奕一样认为佛教“以三涂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0/09183391777.html
  • 《西游记》的虚构与真实

    错误,而用慈悲心去劝告对方,也能使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心意。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心的代表,红孩儿不仅烧不了菩萨的慈悲心,而且最终被菩萨收服。   、八风与七情   唐僧师徒在路上被六个强盗拦阻去路,要他们留下买路钱。孙悟空气得一蹦三丈高,抡起金箍棒,没用几下,就把个人都打死了。这六个强盗可看成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这尘的代表,如果我们没有警觉,他们就会侵入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...

    丁文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391895.html
  • 虚拟世界是否存在真实罪业

    应该多加约束,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强,必须有他律,孔子也说七十岁后才能做到从心所欲。约束和戒律是对我们的保护,面对的侵扰,必须有重重防护才行。因此应当从世法和佛法上共同努力,禁止不良游戏,实践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视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5194624.html
  • 游“楚天名刹”——归元寺

    ,四周有6个童子,为罗汉挖耳、掩嘴、遮眼等,称“贼戏弥勒”。“”即“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”。它告诫佛门****,不要受情感的驱使。无论天真烂漫,娇稚顽皮,还是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,都刻化得...和《大正藏》各一部。此外,还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:一是清光绪元年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年书写的“佛”字经,这个“佛”字是在长宽不超过寸的纸上,由《金刚经》和《心经》的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。每个字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3295595.html
  • 心经讲记[圣一法师]

    五眼具足,所以眼根要空,否则便会作业,耳根亦复如是,若不空耳根,一切是非、淫词歌曲,会使人作业,鼻舌身意亦如是,所谓为媒,自劫家宝,六根即,劫去了真如佛性之宝。以般若观照,见到诸法的实相是空相...大乘起信论谓心有四相:生、住、异、灭。凡夫于四相中只明灭相,心灭了凡夫以为明,其实不明,心走了,灭了,心已不在,那时如何明心,所谓后兴兵,走了,兵来地无用,所以凡夫不称为觉——心灭了才觉又有什么用...

    圣一法师

    |心经|般若|智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1429113.html